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极速快三官网在线预测 > 新闻动态 > 2011年,女特工李云说出埋藏76年的秘密,毛新宇夫妇听闻泪洒当场
发布日期:2025-05-22 09:13 点击次数:125
2011年的某一天,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悄悄溜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的一间普通病房。这间洁白明亮的房间里,一个中年男子握着病床上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的手,眼眶泛红。激动之时,他甚至带着哭腔说,如果没有老太太当年的救命之恩,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日子。
没想到,那位老妇人竟是有着非凡经历的红色女特工李云,而那位中年男士,他是毛主席的后代,名叫毛新宇。话说回来,李云是怎么救了毛主席的后人的命呢?她这一辈子,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故事呢?
【青春少女投入革命】
1915年夏天热得不行,浙江宁海一个寻常家庭里,有个小宝宝呱呱坠地哭了起来。家里给这娃起了个名儿叫祝修贞,以后啊,她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红色传奇女特工李云。
八岁,通常是小孩子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年纪,但就读在绍兴七县同乡会第一小学的李云,却早早地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共产党员传播的革命思想了。
就在那会儿,多亏了那些革命前辈们的不断努力,大家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对革命的热情也高涨了,小李云自然也是被这股热潮给卷进去了。
李云每天不光琢磨怎么“拯救国家,振兴中华”,还得学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科目,但这并不影响她学习很好。所以,她小学还没毕业就成了中国共青团的一员,还当上了学校的学生会头头。
快小学毕业了,李云碰到了她人生头一回的抗争事儿。1930年那会儿,全校师生都加入了每年都有的纪念国耻日活动,反对《二十一条》。没想到,租界的警察竟动手镇压,连校长都给抓走了。
这个行为惹恼了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外面的一些人。在老师的组织下,李云和同学们鼓起勇气,走上大街,分发抗议的传单。
从那以后,李云心里种下了革命的念头,并且就在那一年,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小学一毕业,15岁的李云就勇敢地加入了革命的大队伍,干起了革命的事儿。因为她看起来年纪小、单纯,国民党军警都觉得她不会对他们有啥影响,所以李云负责了党内一个特别关键的任务,那就是传送党内的重要文件。
李云那小小的个子,差不多每天都会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跑来跑去,一次次地把上海党组织的情报安全地送出去。
1932年春天,李云因为干活特别利索,被选进了中央特科。从那以后,他在中央特科的那些事儿,就一直藏在心底,从没跟任何人说过。
她一直记得加入党组织时,上海总工会领导给她的叮嘱:跟着共产党,跟帝国主义对着干。作为革命的一份子,得记住三件事:一是保守党的机密,二是立场要站稳,三是党的安排得听从。
就是在成为中央特科一员的那段时间里,李云邂逅了自己的真爱。
新加入中央特科的李云,和她的上司也是革命伙伴徐强一起,被派往河南,目的是争取国民党少将惠东升加入我们。
在执行任务那会儿,李云和徐强得装成一对夫妻,日子一长,他俩心里头竟然真的有了对方,谁也舍不得离开谁了。
结果,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这对原本是假的夫妻也变得像真正的夫妻那样恩爱甜蜜。
【危机四伏寻毛氏兄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革命时期,危险无处不在,说走就走的牺牲随时可能降临。1930年10月,孩子们的妈妈杨开慧,趁着夜色偷偷去板仓探望孩子们,却不料被军阀的眼线给逮住了。
在敌人接连不断的严刑拷打下,杨开慧死死咬牙硬是不低头,最后惨死在这些伪装成人的魔鬼的狠毒手段之下,留下了三个年幼没妈照顾的孩子。杨开慧走了以后,她的三个娃儿被安排到了上海的大同幼儿园。
老话常说:好事不来坏事一堆。三个在幼儿园里相依为命的小朋友,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可怜地生病早早离开了,最后就剩下身体好点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被董健吾好心人给收养了。
不过,董健吾外出的那会儿,他那两个收养的孩子因为各种情况,决定离开董家,最后在上海的街头迷了路。流浪的日子里,毛岸英和毛岸青过得特别不容易。他们曾在烧饼铺打下手,站在街头卖报纸,还到垃圾堆里翻找废品,想尽办法不让自己饿肚子,直到李云把他们找了回来。
1935年,枫叶红得像火的那阵子,李云接到了一个差事:到上海去找两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小孩,但并没有明确跟她说那是毛主席的娃,只是说他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
像李云这样搞情报的,只能老老实实听上级的,啥也别多问,问了也不行。
听说烈士家的孩子不见了,李云心里想着,烈士们为了革命连命都搭上了,咱们决不能让孩子受半点苦,于是他就使出浑身解数,开始全力寻找起来。
那一年,上海就像被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一边是花花世界,灯火辉煌,达官贵人在租界里享乐无度;另一边则是阴暗破旧,上海的穷苦百姓在贫民窟里苦苦煎熬。
李云心里明白,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两个孩子活下去肯定不容易,要是赶紧找不到他们,后果可就严重了。
上海的情况变化莫测,好多在上海搞情报的人都离开了,所以对于像李云这样还留在上海搞情报的人来说,危险可能说来就来。再加上上海人多得数不清,李云要想找两个很普通的流浪孩子,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不过李云没把危险放心上,大半年的时间,只要有空就往人群里挤。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他又不能随便问人,只能靠着观察慢慢寻找线索,这一找往往就是大半天。
找了好久都没见到两个孩子,李云心里犯嘀咕,孩子们会不会被敌人抓走了呢?可徐强斩钉截铁地告诉她,他已经通过上海警察局和巡捕房里面的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到了,孩子们没有被抓,可能还在外面流浪呢。
老公的话给李云吃了颗定心丸。之后,她便接着在上海城里找乞丐和流浪儿,不管是桥底下、马路旁边,还是菜市场,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一个地方没找到就换下一个。李云始终没放弃,一直在坚持找。
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李云在找寻的途中,忙活了多半日,刚走过八仙桥想停下来喘口气,一眼就瞧见了两个和他孩子差不多大的小家伙,正站在城隍庙旁边的粥摊那儿。
这俩孩子看上去瘦巴巴的,脸色蜡黄,明摆着是饿了好些日子,吃了不少苦头。李云心里挺不是滋味,当机立断,不管他们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俩,先请他们喝碗粥再说。
喝粥时,李云试着跟两个孩子聊天,想了解他们的背景。可这两个孩子在复杂的社会上已经自己闯荡了一阵子,对人非常防备,不管怎么问,他们就是不开口。
李云没办法,只好把两个孩子的状况告诉了她在上海的地下党头儿冯雪峰。
冯雪峰一收到消息,就急匆匆地去找那两个孩子。等孩子们吃饱喝足,他用特别亲切的语气和他们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孩子们心里的防线就慢慢放下了。
冯雪峰轻声细语地问:“你俩老家在哪儿啊?”其中一个孩子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湖南的。”最终,李云经过大半年的辛苦寻找,这俩孩子被找到了,他们的身份也大抵弄清楚了。
后来,李云才知道,原来那两个孩子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时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后来在她晚年,特意来探望并感激她的毛新宇的爸爸和伯父。
李云从不追求名利,晚年时她从没提过找到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是自己的成就。她只是简单地说,1936年夏天,两个孩子被找到了,确认了身份,并且被安全送走了。
【忘却生死护中央文库】
1936年秋天那会儿,徐强和李云夫妻俩再次领到了一个特别难搞的任务,那就是要守护好“中央文库”。
“中央文库”在我们党的革命历程里超级关键,简直就是头等的秘密。你可以想象,国民党为了得到“中央文库”里的情报,得有多费尽心机;而我们共产党人,又是怎样豁出性命去保护这些宝贵的信息。
在李云夫妇接下这个担子前,已经有不少共产党朋友因为保护“中央文库”而被国民党抓住,有的甚至丢了性命。
一开始,“中央文库”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张唯一负责看管的。到了1932年底,这个重任交给了陈为人夫妇。他们夫妻俩私下里商量好,万一碰到什么危险,宁可把资料烧掉,也绝不能让敌人拿到一张纸。
倒霉事儿来了,1935年春天,张唯一和陈为人的妻子韩慧英被抓了。陈为人一听到这消息,立马就把“中央文库”的东西搬了个地儿,然后自己带着病,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硬是一个人守着这些重要文件。
到了1936年,李云夫妻俩接到了和陈为人碰头的任务。陈为人干完这活儿后,因为实在太累了,身体撑不住,没多久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当时他才38岁。
李云夫妇接过了守护机密的重任,他们顽强地保护着这些秘密,一边和国民党斗智斗勇,一边东躲西藏,最终把这份责任传递给了守护时间最长的后来者——陈来生。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保护中央文库真是难上加难,只有不停地搬家,才能避免被别有用心的国民党抢走。
因此,李云同志之后感慨道:“那真是不可思议,是好多同志豁出性命、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能成为这场接力赛中的一份子,李云感到无比骄傲。
【隐去姓名伴随宋庆龄】
1936年的某一天,阳光明媚,21岁的李云梳着俩小辫子,活泼地站在宋庆龄跟前。
在一个宽敞又亮堂的屋子里,宋庆龄穿着黑色旗袍,脚踏黑色高跟鞋,显得格外有气质。她笑眯眯地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女孩,逗趣地说:“哟,是个小丫头片子呢!”
李云会到宋庆龄家,是因为宋庆龄之前跟李云的上司冯雪峰说过,要是跟党联系上有啥难处,得有个帮忙传话的人。结果,这个传话的任务就交给了李云。
在去见宋庆龄之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叮嘱李云:“宋庆龄女士的影响力很大,她要是交代你办什么事情,你可得尽心尽力办好。”由此可见,党组织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这让李云感觉肩上担子不轻。
聊完玩笑话,宋庆龄拉着李云到沙发上坐下,然后详细地询问起她的家乡和家庭成员。李云望着眼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孙夫人”,轻声细气地回答了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接着,宋庆龄亲切地询问李云,看他每周能抽空来几次,这让李云心里觉得特别受重视。
跟宋庆龄相处后,李云感觉她跟自己原先想的太不一样了,她特别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这让李云信心大增,觉得自己一定能干好这份工作,完成党交代的任务。
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里,李云和宋庆龄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李云也从宋庆龄那里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精神和品质。
1936年,西安那边出了大事,李云突然接到一个紧急消息,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把蒋介石给扣住了,硬是要他别再打内战,要跟大家联手抗日。李云赶紧把这事儿跟宋庆龄说了,宋庆龄一听,心里挺乐呵,但她也说了,蒋介石这人狡猾得很,不能随便相信他。
真让人担心,到了第二天,宋庆龄的信箱里竟然躺着一封吓人的信,信封里头还装着两颗子弹呢。
这封吓唬人的信里写着:你跟杨虎城、张学良一起把蒋介石给扣住了,要是蒋介石有个三长两短,那这两颗子弹可就不长眼了。
手里拿着那封吓人的信,宋庆龄轻轻松松地说:“咱可不怕他们。”宋庆龄那份从容不迫、什么都不怕的勇气,让李云心里头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1937年,多亏了李云认真负责地工作,党和宋庆龄之间的联系特别顺畅。那时候,李克农和周恩来都顺利见到了宋庆龄。
李云之所以能这么顺畅地协助党和宋庆龄进行沟通,主要是因为她工作上处处都细心谨慎,这才使得一切顺利进行。
李云把“做事谨慎才能长久安全”当作特工的行动准则,毕竟特工这行当实在是太危险了。就像在悬崖边上走钢丝,稍微一走神,脚步不稳,就可能掉下悬崖丢掉性命,而且还会给整个团队,给党带来大麻烦。
另外,因为情况紧急,宋庆龄家附近可能到处都是暗中盯梢的密探和特务,李云不得不变得格外小心。所以,每次去见宋庆龄之前,李云都会刻意打扮一番,十分谨慎;见完面后,他们还会特地绕个大圈子,确认没人尾随,这才安心返回组织的地方汇报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宋庆龄和李云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交情。所以当1937年日本军队攻打上海时,宋庆龄希望李云能跟她一起去香港避难。在得到同意后,他们俩搭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随着船儿驶进了茫茫大海。
真让人难过,都说“聚会终有散场时”。1938年春天,李云留在上海的小孩病情变得很严重。做父母的哪个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李云当然也一样时刻想着孩子。所以,李云就跟宋庆龄请了假,赶回上海去照顾生重病的孩子。
要走的时候,宋庆龄紧紧握着李云的手,反复交代他一定要早点回香港。可是啊,事情总是变化比计划快。
因为革命的需要,李云忙别的任务没法回香港了,只能写信告诉宋庆龄,说自己回不去了。这一分别,竟然就是十多年的时间。但李云心里明白,这都是为了革命事业,她一点也没抱怨。
1949年春天,上海迎来了解放,李云有幸在上海商品检验局找到了工作。后来听说宋庆龄回到了上海,还住在了淮海中路,李云高兴坏了,急忙跑去见她。这两位多年未见的好姐妹,隔了十多年的时光后再次相见,心里的激动劲儿,根本藏不住。
后来,他们俩又搭上了线。宋庆龄希望李云能过来,一起在中国福利会干活。就这样,他们并肩工作了整整30年,友谊也越来越深。
在李云心里,不管是去找毛氏两兄弟,还是接力保护党的文件库,还有和宋庆龄几十年来的相处,都是“党的秘密”,她谁都不能说,就连她的后代也不行。
新中国成立后过了好多年,有位中央领导对李云说:关于中央特科的事情,现在保密期已经过了,可以公开谈论了。守了75年的秘密,李云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所以在2011年,当毛新宇和他的妻子来探望时,李云终于有机会把自己一直藏在心里的事儿,一股脑儿地告诉了毛新宇。这位已经96岁的老爷爷,好像又回到了那段既危险又值得骄傲的日子,聊着聊着就激动得不行,好几次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毛新宇夫妇俩也被感动得当场落泪。
很遗憾,2013年8月16日,98岁的李云老人在上海因为生病去世了。
临终前,李云有过这样一番心里话:她说自己并不追求被吹捧,也不乐意被人刻意塑造形象,她就是一心一意守着党的规矩,把分内的工作做到位,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党。
李云一辈子都聪明又胆大,经历丰富又充满波折。她为革命豁出性命,不顾自己安危,总是顾全整体大局。她是党在秘密战线的一名无名英雄,值得后人永远记住。
上一篇:一家四口生日组成幸运密码
Powered by 极速快三官网在线预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